涨知识:南极旅行,对神秘的南极科考站你了解多少?
南极是一个遥远神秘的冰雪世界,为了更好的研究南极,不少国家在此修建了南极科学考察站,这些科考站外形奇特,在能源资源方面可以自给自足,科学家们就在这些新奇的建筑里对南极甚至宇宙进行研究。
1、英国的哈雷6号科考站
这里是第一个确定人造臭氧层空洞的地方,因此联合追踪这种大气情况非常重要。但是要把这里的科考站固定在一个地方并非易事。布朗特冰架每年移动半英里,像个传输带一样,把正在悠闲喝茶的科学家送进南极冰海里。为了防止老科考站随水漂走,英国建造了新站,用它取代被放弃的老站。这个新基地更像一辆休闲车,而非一个A形架:它上面的几个安装了滑雪板的支架会定期向后移动。
2、南非的沙奈耶4号科考站
该站坐落在高大约是800英尺的一座冰原岛峰上。该站下面的空间相当于一个零下大漩涡,用来吸收雪,避免该站被雪掩埋住。此外,沙奈耶4号科考站位于距离冰川大约100英里(161公里)的内陆,坐落在固体岩石上,因此它是用来进行地震学研究和全球定位系统研究的最佳之选。由10名科学家、工程师、机械师和医生组成的一个科研队,会定期在这里工作15个月。他们把其称作实验室。
3、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公主站
比利时新建的“伊丽莎白公主”站是南极的首座零排放科考站,它通过一个精密的能源管理系统,最大限度地利用由52千瓦的太阳能阵列和54千瓦的风力涡轮机组产生的有限能源。该站优先把能源分配给建筑物里的每个仪器和电子设备。在能量分配方面,生命支持系统和研究设备比洗碗机和便携式电子产品更加优先。
4、法国和意大利的协和站
这是全年不断进行科研工作的为数不多的几座内陆基地之一,这两个国家联合建设协和站的目的,是在这个最极端的环境下,为科考人员提供一个长期居住地。这些建筑物的鼓状外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,欧洲航天局研发的一个污水处理系统,把洗澡水和水槽里的水经过加工处理后,可以重新利用。
由于这里与世隔绝,跟长期的太空旅行所处的环境非常相似,欧洲航天局正在通过对在该站越冬的15人进行研究,确定这种生活环境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什么影响。
5、德国的第三代南极纽梅因站
所有最新的南极考察站都是架设在冰雪之上,不过德国第三代南极纽梅因站做到了极致。这个重2500吨的第三代南极纽梅因站由16个基座支撑,每个基座里都安装一个受电脑控制的液压千斤顶,当它下面的冰层移动导致它发生变形时,这些千斤顶会及时进行调整。当积雪更高时,这些千斤顶还能把该站抬升到雪面上。第三代南极纽梅因站非常平稳,它不停运转,但是科学家只能感觉到一点轻微的震动。
6、美国的阿蒙森-斯科特南极站
阿蒙森-斯科特南极站是南极最大的内陆基地,它面临最寒冷的环境,温度低达零下100摄氏度。该站的外形像个机翼。风加速从它底部穿过,防止积雪在它下面堆积。科学家和其他工作人员居住在阿蒙森-斯科特南极站里,该站会一直屹立在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