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度春节时间表,原来春节有这么多习俗

来源: 发布:2017-11-29 17:40 作者: 人气:211



【腊月二十三】


祭灶


我国春节,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。祭灶,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、流传极广的习俗。旧时,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“灶王爷”神位。


【腊月二十四】


扫尘


每逢春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六闾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疏浚明渠暗沟。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。寓意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出门。


【腊月二十五】


接玉皇


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,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,查察人间善恶,并定来年祸福,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,称为“接玉皇”。这一天起居、言语都要谨慎,争取好表现,以博取玉皇欢心,降福来年。


【腊月二十七、二十八】


洗浴


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、洗衣,除去一年的晦气,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。


【腊月三十】


守岁


俗名“熬年”。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,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,从掌灯时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守岁的习俗,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,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予美好希望之意。


年夜饭


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,老人家看儿孙满堂,年轻一辈,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。


贴春联


春联也叫门对、春贴、对联、对子、桃符等等,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,抒发美好愿望,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。每逢春节,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,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。这一习俗起于宋代,在明代开始盛行。


燃爆竹


烟花爆竹中国汉族民间有“开门爆竹”一说。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,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。爆竹是中国特产,起源很早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,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,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。


祭祖


古时,这种礼俗很盛。因各地礼俗的不同,祭祖形式也各异。祭祖形式虽各不同,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,上元夜撤供。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,称为送年食。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,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,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,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,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。


压岁钱


过年给压岁钱,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,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。


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,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,人人坐在压岁钱桌旁不许走,等大家都吃完了,由长辈发给晚辈,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,好好做人。


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,放在他们的枕头下;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,高呼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新年快乐,列队跪拜,而后伸手要红包。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,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。



广州康辉旅游网

广州康辉旅游网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