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民俗,盘点你所不知道的新疆
每个地方的风土民俗各不相同,而且千奇百怪。盘点一些新疆鲜为人知的民族特色,据说,只有新疆人才知道哦!
第一:兵团姑娘不对外
新疆有个“生产建设兵团”,十万军垦战士在那艰苦的年代,战斗在边疆最艰苦的地方。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,还有许多内地姑娘,离开家乡,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,还在这里找了对象、结婚安家。“兵团姑娘不对外”说的是兵团的姑娘不愿嫁到外地去,更喜爱兵团中那些一身戎装,为边疆生产投入火热青春的小伙子。
第二:汽车要比火车快
在兰新高铁开通之前,兰新铁路列车经过两次提速后,时速也超过100公里,可是汽车在新疆的高速公路上,时速可达100公里到120公里。自从1998年,吐乌大(吐鲁番—乌鲁木齐—大黄山)高等级公路开通后,结束了新疆公路长期落后的历史。据说,那时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,汽车与火车赛跑,几乎可以同时到达吐鲁番火车站。
第三:“猪”字不要随便说
当你来到新疆,不管在哪个城镇,都会看到许多饭馆的招牌上写着“清真”,这表明它们都是新疆信仰伊斯教的兄弟民族经营的。它们与汉族饭馆的主要区别是:这里绝对不使用猪肉、猪油做饭菜,困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,传统上都把猪、猪肉、猪油以及煮炒猪肉的锅,盛过猪肉的碗具,甚至是夹过猪肉的筷子,都当成禁忌之物。因此,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,汉族同胞与穆斯林同胞交往时都应有意回避“猪”字。
第四:香甜瓜果吃不败
新疆素有“瓜果之乡”的美称,瓜果实在多,一年到头没断过。
第五:夏日要把皮袄带
“早穿皮袄午穿纱,围着火炉吃西瓜”这句新疆俚语,十分形象的表现了新疆地理气候的特色。新疆天气有时一日数变,所以人们的穿着也必须随时更换。早上还是天朗气清,中午说不定就乌云漫天,雨雪纷飞。夏日也不过摄氏20度左右,一旦云低雨骤,气温马上就会下降十多度。所以当地牧民上山放牧,都会未雨绸缪,把大羊皮袄、大皮帽子都带在身边。
第六:铁床摆在大门外
当你来到吐鲁番参观高昌故城,或者走进火焰山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:家家户户的门口或者院落里的葡萄架下,都摆放着一两张铁床或木床,游客会惊奇地问:这是人们睡觉的床吗?是的,因为吐鲁番太热了,夜里大家都喜欢在房外睡觉,外面夜风凉爽,又没有蚊子咬,而且当地民风淳朴,素来有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”的好风尚,所以人们都放心在屋外睡觉,一觉能睡到日上三竿。
第七:男人爱把花帽戴
在新疆,维吾尔族男人喜欢戴一顶象征和平、期望、生命的绣花帽。有人打趣说“没有北京人不敢说的话,没有东北人不敢打的架,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东西,没有新疆人不敢戴的帽子”。
第八:敬酒歌声不外卖
蒙古族人的敬酒方式跟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有很大不同。他们敬客人喝酒,不讲什么客套话,全然是用一边唱歌、一边敬酒、即兴表演的方式,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诚挚、淳朴的盛情。
第九:美玉泡酒
新疆到处有石头,更重要的是许多石头都是宝。和田玉石可以雕逐成各种装饰品、工艺口,如玉镯、玉戒指等,既美丽,又有益健康。近几年,有人还发现一种叫美酒玉的玉石可以泡水当饮料,据说用美酒玉泡过的水,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,正是健康人体所不可缺少的。用美酒玉泡入白酒中,能使酒味变得更加香醇。
第十:结婚宴席无酒菜
新疆维吾尔族人与多数汉族人的婚宴不一样,他们一般不摆酒,也不放那么多的菜。维吾尔族人的婚宴简单朴素而很实惠,主人家只需做好一大锅抓饭、一大锅手抓羊肉来宴酬亲友。宾客们在大地毯上或在大桌旁坐成一圈,先是喝茶,吃喜糖、干果、点心,然后端上大摞的馕和大盘的抓饭、手抓羊肉,大家同吃同乐、尽饱一顿,便可离席。虽然婚宴比较简单,但是整个婚礼仪式还是比较隆重的,婚典通常要进行两三天。